鮑魚菇又名黑鮑菇、臺灣平菇;主要分布在我國臺灣,福建,浙江等省份,多發生在溫度較高的夏秋季節,生于榕樹、刺桐、鳳凰木、懸鈴木、等多種闊葉樹的朽木上,是一種木腐菌,鮑魚菇質肥厚、菌柄粗壯、脆嫩可口、風味獨特,營養又十分豐富,是一種深受消費者喜歡的美味食用菌。
鮑魚菇是一種在夏季高溫季節栽培的食用菌,夏季人工栽培鮑魚菇,可以滿足市場對鮮菇的需要,所以在不久后來臨的夏季栽培鮑魚菇,收益十分可觀。
一、鮑魚菇生長條件
(1)空氣;
菌絲體生長階段對空氣中的氧氣要求不高,而子實體發生和生長階段,則需要充足的氧氣,如果通風不良造成培養室氧氣含量不足,茹體容易產生畸形菇。
(2)光照;
鮑魚菇菌絲體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,子實體生長發育階段則需要一定的散射光,黑暗環境中只需體發育速度慢,容易發生畸形菇。
(3)溫度;
菌絲體生長的溫度范圍在16到32℃,較適宜溫度在25℃左右,溫度適宜情況下菌絲潔白、濃密、粗壯生長速度快;子實體發生的溫度范圍在22至30℃,較適宜的溫度在27℃左右,溫度適宜情況下子實體肉肥柄短、色澤正常呈灰黑色、不易變形、產量穩定。
(4)營養;
鮑魚菇是一種木腐菌,但分解纖維素,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的能力比較弱,菌絲體能利用葡萄糖、蔗糖等作為碳源;利用蛋白質、酵母等作為氮源。
人工栽培常用棉籽殼、稻草、木屑、麥稈等作為栽培的主要原料,用麩皮、玉米粉、碳酸鈣等作為輔助材料,均勻攪拌配制培養料。
(5)濕度;
鮑魚菇喜濕菌類,抗旱能力弱,培養基的含水量要保持在65%左右,發菌期空氣濕度控制在70%以下;
二、鮑魚菇人工栽培方法
(1)栽培原料和配方;
人工栽培鮑魚菇常用雜木屑、棉籽殼、甘蔗渣、玉米芯等為主料,加入適量的麩皮、玉米粉、碳酸鈣為輔料,配制的培養料可以滿足鮑魚菇對養分的需要,常用的培養料配置方法有以下幾種:
1.棉籽殼40%、木屑40%、麩皮17%、蔗糖和碳酸鈣各1.5%;
2.雜木屑72%、麩皮20%、玉米粉5%、碳酸鈣和蔗糖各1.5%;
3.棉籽殼87%、麩皮10%、蔗糖和糖酸鈣各1.5%;
4.棉籽殼37%、木屑或者甘蔗渣37%、麩皮23%、糖和碳酸鈣各1.5%;
(2)出菇期管理;
當菌絲體長滿菌袋后,要把菌袋移入出菇棚內管理,如果棚內要徹底打掃干凈,嚴格消毒殺菌,要嚴格按照鮑魚菇的生長習性,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。
(3)栽培時間;
鮑魚菇是一種在高溫季節發生的菇類;子實體發生溫度范圍在22至32℃,較適宜的溫度在27℃左右,溫度低于25℃高于30℃時,子實體雖然能夠生長,但生長速度緩慢,嚴重影響產量,
鮑魚菇以室內栽培為主,袋栽比較為普遍,多選擇通風、干凈、陰涼的房間做菇棚。
(4)病蟲害防治;
鮑魚菇夏季人工栽培,氣溫高、濕度大極易誘發病蟲害;菌袋制作期間易受木霉、根霉、毛霉等危害,這些病害繁殖快,生長快,一旦發生危害很難根除;子實體發生期易受菇蚊、菇蠅、蛞蝓等害蟲的危害。
病蟲害防治采取預防為主,綜合防治措施,培養原料要選擇新鮮、干燥、無霉變發生原料,菌袋制作后必須要在高壓下徹底滅菌;要選用純度高無病蟲害感染的菌種,保持菇棚周圍清潔衛生。
(5)采收加工;
接種后40至50天可采收先前一批潮菇;鮑魚菇要在孢子開始彈射之前采收,這時的鮑魚菇品質優良、質地脆嫩、清甜可口而且保鮮時間也較長。
采收后的子實體要要把菌柄基部的黃色部分及雜質切除,鮮菇就可以上市銷售了,也可曬干或烘干成干品,或者制成罐頭加工銷售。
(6)發菌期管理;
菌袋接種后要把菌袋移至培養室,室內的溫度要保持在27℃左右,空氣濕度要控制在60%左右,接種三天后,菌絲就會開始萌發生長,一個月時間菌絲就可長滿袋。
(7)菌袋制作;
將配好的培養料裝入聚丙烯塑料袋內,每袋裝干料0.5kg,高溫消毒殺菌,要在菌袋中間打一孔洞,接種時讓食用菌種塊放入洞中,可以有效地加速菌絲生長。